1.1.1 系統概況
地表水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采用新技術手段,建設水務管理信息化應用平臺,實現地區范圍內水務信息的全面整合與共享。此項目主體為建設現場微型水質在線監測站。
現場在線監測站,主要監測現場微型水站系統管道末梢水質狀況。檢測參數包括溫度、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氨氮、COD等,能實現水質快速分析,監測數據實時傳輸、遠程監控功能。
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建設內容:采水-排水單元、水質分析單元(溫度、pH、DO(溶解氧)、電導率、濁度、氨氮、COD等)、系統控制及數據采集傳輸單元、視頻監控單元等,并提供系統的設備集成、安裝、調試、保修、培訓等服務。
1.1.2 系統建設原則
l 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管理信息化建設堅持統籌規劃、有序發展的原則,克服無序、無規劃的盲目發展,以及無標準、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在規劃的基礎上,統一標準與規范,加強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
l 總體規劃、分階段實施。系統要在長遠規劃、逐步完善的思想指導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有序實施。
l *性與適用性原則。在系統的設計中,首先考慮的是實用性和易于操作性、易于管理和維護,易于掌握和學習使用。當前網絡技術發展迅速,新的設備不斷涌現并趨于成熟,在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適應水務業務的需要。
l 開放性與標準化原則。在總體設計中應用開放式、模塊化設計體系,使系統有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易于調整、擴充和組合,限度滿足業務要求。選用符合國際標準的通信協議和設備技術參數,使系統的硬件終端系統、通訊系統、軟件系統、操作平臺之間的相互依賴減至最小。保證網絡的互聯、互通和綜合業務應用。
l 可靠性與安全性原則。安全可靠的運行是整個系統建設的基礎,系統具備備份及自診斷模塊,便于快速判斷故障點并排除,確保系統數據的準確性、數據傳輸的正確性,防止異常情況的發生。
l 穩定性與高效率原則。在設計系統的框架、功能時,在保證業務功能的前提下,結合現在的計算機技術,統籌設計,讓各系統間即能獨立運行又能無縫的協同工作,在保證系統穩定性的基礎上保證系統運行的高效率。
1.1.3 系統遵循技術標準與規范
技術方案的設計重點遵循以下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
技術方案的設計重點遵循以下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
l 《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L61-2003)
l 《河流流量測驗規范》(GB50179-93)
l 《水環境監測規范》(SL219-98)
l 《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SL276-2002)
l 《信息處理數據流程圖、程序流程圖、系統流程圖、程序網絡圖和系統資源圖的文件編制符號及約定》(GB/T 1526-1989)
l 《水質數據庫表結構與標識符規定》(SL325-2005)
l 《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監測技術規范》
l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l 《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
l 《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 )
l 《水質河流采樣技術指導》(HJ/T52-1999)
l 《pH水質自動分析儀技術要求》(HJ/T96-2003)
l 《電導率水質自動分析儀技術要求》(HJ/T97-2003)
l 《濁度水質自動分析儀技術要求》(HJ/T98-2003)
l 《溶解氧(DO)水質自動分析儀技術要求》(HJ/T99-2003)
l 《化學需氧量(COD Cr )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377-2019)
l 《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2019)
l 《鐵路橋梁鋼結構規范》(GB 50009-2001)
l 《建筑設計負載規范》(GB 50009-2001)
l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 》(GB 50046-1995)
l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
l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2004)
l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3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