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重頭戲”。進入六月,掛滿藤蔓的豇豆將迎來產銷旺季,為鄉村振興帶來一抹亮麗的色彩。更為搶眼的則是,應對高產但常見問題也較多的豇豆,做好產后加工這篇文章,成了產業提升效益的重要方向。
豇豆中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類蔬菜。因為豇豆種植中往往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去進行打理,卻又很高產,所以長期以來其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豇豆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33萬公頃以上,各種品種的豇豆專業化生產基地也陸續搭建了起來。
而伴隨著我國豇豆育種工作、種植技術等不斷取得進展與突破,豇豆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為農業增值、農民增收帶來了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在豇豆品質與產量得到很大提高的過程中,豇豆產后加工向精細化、精深化的演變,也成為產業提質增效環節濃墨重彩的一筆。
首先需要提到的一點是,豇豆雖然產量高,但其成熟期是以夏季為主,對于采收時間、標準等還需要進行嚴格的把控,以避免出現采收過早、單產低;采收過晚,出現鼓豆、銹病、產后損耗高,以及批量化采摘后若難以及時售賣,還會導致品質變差等問題。對此,加強豇豆產后處理很是必要。
在當前農產品降損耗、提品質的過程中,以科學預冷降低“田間熱”已經較為常見。例如在豇豆等果蔬農產品采后采用預冷設備進行處理,將利用到真空預冷保鮮技術,在短時間內帶走農產品原有的熱度、降低其呼吸強度、抑制微生物繁衍,從而能夠有效地維持農產品新鮮度和品質。此外,冷庫預冷、壓差預冷等方式在農產品產品處理中也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它們相較于傳統的自然降溫、水預冷等,也具有效率更高、資源利用更加合理等優勢。
其次,面向高產的豇豆,做強產后加工也是促進農產品充分利用與實現價值轉換的一大重要落腳點。對于豇豆,腌制、干制等是較為常見的加工方式,只是過去這一環節多是存在于小型的家庭作坊中,自然晾曬、定量腌制等雖然能夠實現豇豆的價值轉換,但效益的增長不算很大。
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豇豆種植、加工向產業化、規模化的轉變,使得食品機械設備在農產品加工中的應用變得廣泛起來,帶來重要改變。像是
豇豆烘干機可以利用電加熱、蒸汽加熱進行恒溫烘干,一舉扭轉了自然晾曬“看天吃飯”的局面。還有由巴氏
殺菌機、冷卻槽與振動瀝水機等組成的
腌豇豆加工生產線已經成形,豇豆產后加工步入一體化快車道。
現如今,農產品向產后加工要發展、要效益已經成為一大趨勢,豇豆產業的日益壯大也離不開這條主線。只是在謀求提質增效的過程中,借力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