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消息,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由蠶絲制作的食品包裝。這款包裝的特別之處在于,在包裝接觸腐爛食物時會變色。
據了解,科學家們制作的這款包裝有四種,每一種由兩層組成,其中一層由蠶絲中提取的蛋白質制成;另一層由一種共價有機框架(COF)制成。這款包裝的原理是,包裝顏色會隨著食物變質時PH值的變化而變化。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人們不僅追求食物的品質、營養,還尤其看重食物的新鮮安全。但是,通常情況下,尤其是對易腐的生鮮食品來說,受溫度和空氣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包裝上的日期標簽并不能很好的反饋食品是否變質,這就非常容易導致食品安全隱患或食物浪費。加上部分不良商家為了謀取利益,存在將過期食品貼上標簽后二次銷售的情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基于以上原因,研制出一種可以對食物變化產生反應的包裝,能夠幫助經銷商、消費者更好地判斷食品是否變質。
事實上,通過“變色”技術來判斷食品是否變質的案例并不鮮見。2009年左右日本研發出可辨識食品新鮮度的智能變色卷標,他們認為食品標簽的有效期限容易有造假情況,而當食材隨著時間逐漸不新鮮時會產生氨氣,日本發明的這款智能標簽上有一層特殊涂料,可以隨著氨氣濃度的變化而變色。
2013年蘇格蘭一家食品包裝公司也研發出一種食品智能標簽,標簽會因為包裝中的二氧化碳與溫度變化而變色,可做為食品購買開封后的新鮮度辨識,標簽上列出Just opened、Use soon、Past best等變色區塊,透過顏色顯現食品目前的新鮮狀態,提醒民眾在較新鮮的狀態下將食物食用完畢。
智能變色包裝在食品行業的應用,在我國也有實踐。2016年,我國出現了一款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變換顏色的食品標簽。消費者可以通過包裝上的一枚硬幣大小的“智能標簽”由綠變紅的顏色變化,判斷食品是否變質。
無獨有偶,今年四月份揚州大學烹飪學院發明了一款納米標簽膜,其可以貼在食品包裝袋或食品保鮮膜的內側,由于負載了可變色的天然色素,標簽顏色可隨著食品質量而改變,從而實現對食品新鮮度進行實時、動態監控。此外,這款標簽膜由蛋白質、淀粉、純天然色素以及抑菌成分制成,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據悉,目前這款納米標簽膜已經被三和四美、揚大康源乳業、香格里拉等企業采用。
目前而言,由于研發難度較大、成本較高,食品包裝變色技術的應用并不算廣泛。同時,消費群體對這類智能包裝的認知度還比較低,需要提高普及率。相較于傳統包裝而言,智能變色包裝、標簽,能夠幫助消費者更為直觀地判斷食品的新鮮程度,保障消費者權益,期待在未來這類技術能夠更廣泛地應用在食品領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