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以品牌建設為關鍵、以產業興旺為方向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稟賦,打造特色富民產業,利用小螺螄蹚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走出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蔣壩鎮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食用螺螄的歷史超過百年。2018年之前,螺螄僅作為蔣壩人餐桌上的一道菜肴,沒有規模,更談不上產業。蔣壩鎮黨委用一支“紅色畫筆”,通過小小螺螄帶領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借助特色農業機械力量,描繪螺螄產業發展的藍圖。
一是機械化助力產業發展。蔣壩鎮自2018年開始探索螺螄的人工養殖,以村級黨總支和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建設螺螄工業化生產工廠,組織村居優秀年輕黨員和能人大戶從事螺螄養殖、捕撈、銷售、加工等工作。螺螄養殖過程十分細致繁瑣,與其他農業產業相比,現階段螺螄養殖的機械化、智慧化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水草管理、餌料投喂等環節耗費了大量人力,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矛盾日益顯現。同時,人為因素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使整個養殖流程難以實現標準化操作,這與小螺螄養殖業發展現狀緊密相連。蔣壩鎮將目光看向了水產養殖機械,根據小螺螄養殖特點尋找適用的綠色化、智能化設備代替瑣碎、簡單重復的人力工作。經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試驗,蔣壩小螺螄養殖示范基地統一配備了曝氣式增氧設備、智能投餌(藥)機、無人小飛機、水質監(檢)測設備、吸螺機等各類養殖機械,完全實現了養殖關鍵環節全程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的廣泛應用,不僅節省用工成本,養殖戶也在機械化標準操作規章指導下,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保證較高的品質,實現螺螄“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產業富民化”目標。
二是機械化力求用得高效。目前,“宜機化”改造和農機農藝融合發展還是制約農機現代化發展的掣肘難題,蔣壩鎮圍繞本地螺螄特色產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導向,樹牢經營鄉村理念,整合土地資源,統籌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改地適機”、“引機適地”等方式,助推螺螄養殖裝備轉型升級。通過充分利用整合的土地資源,規劃引領、高效利用邊角土地,實施蔣壩螺螄產業示范基地項目,投資700余萬元啟動一期清水溝500畝塘口高標準改造工作,到2023年已經先后完成1800余畝改造,打造成集育種養殖、加工銷售、觀光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螺螄產業示范基地。基地建成后,螺螄養殖機械得以高效發揮,實現年產螺螄2000噸,銷售額150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群眾300余人就業。
三是機械化引領產業升級。為進一步構建螺螄品牌體系,蔣壩鎮黨委牽頭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簽訂螺螄產業化基地共建協議,建設成果轉化基地,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成功培育兩個螺螄新品種——“蔣壩螺螄”1號、2號;牽頭引入第三方養殖團隊開展專業化托管養殖,探索“魚類+螺螄”套養模式,預計螺螄養殖年利潤達150萬元以上。隨著“蔣壩螺螄”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蔣壩鎮螺螄產業也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目前,全鎮共有螺螄加工企業4家,已開發26種螺螄菜肴,推動螺螄產品走入長三角,形成了集科研示范、苗種培育、螺螄養殖、精深加工、餐飲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接下來,蔣壩鎮還將圍繞小螺獅機械化養殖模式創新,發展多樣性業態,規劃建設螺螄樂園等體驗項目,進一步拓展螺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切實推進螺螄文化體驗、休閑、旅游及康養開發,推動實現螺螄產業強鎮目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