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云南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生產實現了從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的歷史性轉變,人民群眾實現了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質的飛躍。
1957年云南省糧食產量634.5萬噸,比1949年的374萬噸增長69.7%。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1984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達到1005萬噸。199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46.5萬噸,之后,云南糧食總產量每兩年突破一個百萬噸關口,2000年達到1467.8萬噸。200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了1500萬噸。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農業科技措施的大力推行,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分別于2013年、2016年和2021年突破1700萬噸、1800萬噸和1900萬噸。2023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974萬噸,是1949年的5.3倍,年均增長2.3%。
糧食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云南農業政策持續優化、科技投入不斷加大,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農業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糧食單產水平逐步提高,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91年云南糧食單產達到每畝201.35千克,2011年達到每畝257.88千克,2020年達到每畝303.28千克。2023年提高至每畝310.14千克,是1949年糧食單產的3倍。
糧食生產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云南積極調整糧食生產格局,科學規劃糧食生產區域,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推動糧食產業融合發展,區域專業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目前云南省共有36個縣納入產糧大縣糧食產量監測。2023年,云南省36個產糧大縣糧食播種面積占全省的51.6%,糧食產量占全省的55%,綜合單產每畝325.49千克,比全省平均單產高4.9%。總體上看,產糧大縣糧食生產能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產區的穩定作用日益顯現。
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云南省積極貫徹國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鞏固提升糧食產銷平衡能力,進一步優化糧食生產布局,穩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糧供應能力,持續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積極發展冬早玉米、冬馬鈴薯、小雜糧等特色糧食作物,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2008年以來,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以上,2023年達到6364.83萬畝,比1978年增長15.4%。從主要糧食品種生產情況看,2023年稻谷、玉米、小麥播種面積4326.48萬畝,薯類播種面積920.03萬畝,分別比1978年增長5.7%和154.4%。
在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同時,油料和一些比較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得到了快速發展。2023年全省油料產量68.45萬噸,是1978年的12.4倍;茶葉產量55.68萬噸,是1978年的31.3倍;水果產量1380.88萬噸,是1978年的118.8倍;糖料產量1586.89萬噸,占全國糖料產量的13.9%;煙葉產量87.08萬噸,低產低質煙田逐年調減,高端煙葉開發成果顯著;鮮切花產量達到189.73億枝,花卉定價權進一步鞏固,云茶、云糖、云煙、云果、云花等特色農產品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