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溫州惠利機械有限公司>>技術文章>>中國包裝業如何迎接未來
以“集群效應”追求“無所不包”
“貨賣一張皮”,這是有商品交換就流行的買賣行的老話。食品、藥品、服裝、家電、日化品、鮮奶、農藥……總是被各種各樣設計新穎、造型別致、印刷精美的包裝盒、包裝箱、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禮品盒包裝著。除了保護商品本身、使商品便于運輸、方便消費者使用,包裝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顧客的購買心理。近半個世紀以來,包裝產業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無所不包”、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
中國包裝技術協會會長石萬鵬介紹,我國包裝業以平均每年增長18%以上的速度發展,在世界各國包裝業市場中潛力zui大。到2004年,我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0868家,工業產值已經達到3283億元,同比增長17%,包裝工業總產值在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例由80年代初的0.4%上升到現在的2.4%,包裝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42個主要行業中,從80年代初期的倒數第二位躍升到現在的第14位,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
但是,這個朝陽行業面臨的另一現狀是:產業集中度非常低下,小型勞動密集型包裝企業成為行業的數量主體。
“目前33家包裝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本規模平均為3.09億股,小于1389家上市公司的平均4.41億股水平。”東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李樹指出,我國大型包裝企業的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沒有充分顯現出來。“從上看,包裝企業寡頭競爭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如瑞典的家庭企業利樂公司控制75%的軟包裝*,2004年銷售額達9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900億元左右,幾乎等于我國包裝行業上市公司銷售總額的5倍。”
另一方面,據亞洲包裝聯合會主席兼斯里蘭卡包裝協會主席達爾瑪·拉特納亞克預測,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將成為未來包裝業發展和市場開發的中心地區。西方將會向該地區進行大量技術投入及推廣,為產品分銷系統的和諧發展鋪平道路。
“迅速擴大企業規模,集聚包裝企業群體,形成專業性工業園區產業優勢,在市場上形成產業規模、產品品種和*的優勢,才能抗衡經濟化對中國包裝產業沖擊的強大力量,承接產業轉移的廣闊平臺。”張國平認為,通過擴張產業規模、凸顯產業集聚效應、形成規模優勢,才能在產品調節、市場調節、原料采供、備品備件調劑、系列化產品延伸、營銷體系拓展、人才互補等環節具備他人無法仿效的便利條件。據介紹,申達科技園區先后有“中國軟塑包裝材料生產基地”、“亞洲包裝制造中心”落戶;包裝集團在綜合實力上處于亞洲*。申達科技園“十一五”規劃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成為規模zui大、度的軟塑包裝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只要你告訴我所需,我就可以集成”——規模發展令張國平的包裝“旗艦”形成了迎接經濟化挑戰的比較優勢。
“美國紙業有限公司是世界上規模zui大的紙產品和林產品企業,其業務包括紙張、包裝和林產品。它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使紙業迅速向擴張,并通過資本市場更有效快捷地完成了紙業的業務重組。” 李樹指出,紙業資本發展的歷程啟示我們,資本市場的力量將主導我國未來包裝產業的大發展,必須堅持發集群式包裝產業,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企業規模偏小、粗放經營、產業集中度偏低、競爭力弱等問題,依靠資本市場進行戰略性重組,走合作、兼并之路;通過政策引導培育自己的“旗艦”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不僅僅局限于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滿足資金需要的初級階段,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資本市場快捷有效地完成公司業務重組和戰略重構。”李樹同時強調。
以“科技興包”完成“驚人一躍”
“*的產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這是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包裝的狀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貿易的迅速發展,在世界約6000億美元的包裝消費市場中,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包裝大國”。
中國包裝聯合會秘書長呂海燕指出:“我們用2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40年的發展路程,實現了我國包裝工業的歷史性跨越。要想實現‘包裝大國’到‘包裝強國’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提升我國包裝工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實施‘科技興包’戰略。”
據中國包裝技術協會調查,目前我國包裝產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緊缺,近年來新吸收和引進的人才都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另外,由于受跨國包裝公司的沖擊和牽制,我國包裝設備和原材料還嚴重依賴進口。加入世貿組織后,跨國包裝公司憑借其資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大舉進入,給我國包裝市場帶來的壓力。
“管理和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差是我國包裝行業的兩條‘短腿’。新技術是企業競爭的核武器,擁有這個法寶,企業往往戰無不勝。”張國平舉例說, 1999年,他投資3.2億多元引進一條年產2.5萬噸的塑料薄膜生產線開發“多層共擠”新產品,以解決塑料薄膜防霉、防潮的問題。當時這種包裝膜只有德國和美國能夠生產,許多品牌的中國香煙用的都是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包裝膜。由于提供生產線的外商不肯提供技術,他又花費近億元攻克生產技術,zui終擁有了當時國內規模zui大、技術含量zui高的軟塑生產線。從五層共擠、七層共擠到九層共擠,自從正常投產以來,“多層共擠”生產線已經給他的集團創下了2億元的凈利潤。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申達科技園區先后實施國家863計劃1項、*火炬項目7項、*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4項及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研制開發*以上的新技術13項,已獲得各類*8項。“園區企業的設備80%達到本世紀初*水平,2004年實現利稅4.5億元——我們嘗到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甜頭。”張國平表示。
呂海燕說,從2005年起,*財政安排包裝行業*研發資金支持包裝行業*項目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新技術推廣等。支持的范圍上具有水平和*的新型包裝制品、包裝材料和包裝機械的研制及產業化項目;產學研一體化*研發項目和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新產品研制項目;保障人身健康安全的新型環保包裝項目;包裝減量化和節能化項目、包裝廢棄物處理和利用項目;包裝法規和標準化的研究、技術標準的制訂和測試項目;符合國家包裝行業政策的其他新技術項目。
“‘十一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包裝業將以科學發展為統領,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石萬鵬的概括,為中國包裝業擁抱的“朝陽”增添了幾抹亮麗。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