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我國肉類產品總產量從1790萬噸增加到7400萬噸(2004年為7244.8萬噸),增長三倍以上,人均消費肉類食品達56公斤/年。僅2003年我國肉類食品的生產總值就達到954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16%,占農業生產總值的32.1%。這些數字表明20年多來我國肉類食品行業發展迅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我國擁有規模以上的肉類加工企業2155家(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其中年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33家,20億元以上的企業14家,50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有2家,一些企業在技術裝備、產品品種、市場競爭力等方面也具備了較強的實力。
這些數據表明了近年來,我國肉類行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同時隨著食品加工機械、包裝機械、包裝材料、食品添加劑等食品加工*條件的快速發展,為肉類食品產品質量的提高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肉類食品生產企業加工條件得到了顯著提高。近年來在肉類食品行業涌現出一些的品牌,在這些產品的帶動下,肉類食品的產品銷量有了明顯提升。
我們在為肉類食品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隱患。我國從事肉類食品生產的企業眾多,目前還處于*的現代化企業與作坊式企業并存、*的流通方式與落后的流通方式并存、發達的城市大市場與分散的農村小市場并存。這種經濟結構使肉類食品安全管理的難度增大。肉類食品衛生質量控制是一個從飼養供給、畜禽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產品流通到消費者餐桌的鏈條式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衛生質量問題,控制難度極大。
所以肉類食品企業要想健康穩步的發展,就必須在發展產品銷量的同時,還要注重產品質量,贏得消費者的信心。我們不少企業甚至是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卻使自身的產品陷入了質量危機。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雙匯“瘦肉精”,“生蛆門”,及近日處在風口浪尖上的金鑼火腿腸中驚現塑料塊事件等。這些問題給我們的肉類食品行業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多頭管理問題再次暴露。
未來走向
隨著肉類食品產業的發展,肉類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新的肉類加工廠也在不斷涌現,這些企業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設備。另外,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購入的大批國外設備已趨于淘汰,需要更新。因此,國內市場對肉類加工機械的需求量將會不斷增大。目前國內肉類加工五所使用的主要設備均為進口,隨著國內肉類機械制造業產品質量的提高,這些企業就會逐步采用國內的肉類機械,其需求額是很大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量進口設備對于肉類加工企業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因為固定資產的投入過大,將大大影響肉類產品的成本,使得企業在銷售上無競爭力。國內已有好些廠家在引進了較昂貴的設備后,由于無法消化,以致企業走下坡路而停業。有些尚在運轉的廠家,也由于固定資產折舊費用較高,使得企業無利潤可言。實際上肉類加工企業并不一定想從國外進口設備,如果我們肉類加工機械業所提供的產品能達到國外差不多的水準,相信他們肯定會優先考慮從國內購買。
在行業規范方面,中國肉類協會在近年已對中國的肉類加工企業(包括肉類加工機械制造企業)進行了行業引導和規范,并打算對一些具有一定規模和開發能力的肉類加工機械制造企業進行扶植和支持,這肯定會大大促進肉類加工機械的發展。
通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肉類加工技術已有很大提高,特別是產品的加工工藝上已接近*水平,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肉類加工機械制造廠家來說,也從肉類加工工藝的要求中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理解了肉類加工機械必須滿足肉類加工工藝要求的原理,了解了*設備的技術原理,也就是說已具備了進一步開發肉類加工機械的基礎條件。
從整體設備制造企業情況來看,有幾家企業已具有了一定的產品開發能力和設備加工水平,而且這些企業也已著手與科研院所合作,特別是還和歐美同類設備制造廠家進行技術交流。根據國內企業所能生產的產品和仍在大量進口的設備分析,我們建議今后幾年應重點開發和完善以下主要設備:連續式屠宰加工線;骨肉分離機;大型斬拌機(200L以上真空和非真空);連續拉伸真空包裝機(包括自動貼標裝置);真空*(包括自動掛腸裝置);全自動油炸機(包括成形裝置);連續式煙熏、烘烤爐;骨、血、毛等的綜合利用設備研制。
中國的肉類加工業的前景是輝煌的,肉類加工機械制造業前途是美好的,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肯定能收回被占的*,zui終我們的設備也肯定能與*設備“叫板”,那才是我們的將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食品機械設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www.1920stc.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1920stc.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