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首市中誠制藥機械廠>>中藥煎藥機>>中藥煎藥機>> ZG-280單1.煎藥包裝一體機
自動中藥煎藥機結構緊湊合理,美觀大方,節約空間。常溫常壓,可煎5-8付藥。武火、文火自動轉換 ,高溫時間(≥100℃)自動顯示。筒體采用玻璃,煎藥過程清晰可見。先進的液體包裝技術,確保藥液(夏季常溫)存放數日或數月不變質。
技術參數:
上下輥熱合溫度: 160-180℃
袋 尺 寸: 155/175×100
袋 裝 量: 210mm
產 量: 可煎5-8付藥,包裝能力:8-9袋/分
功 率: 220ⅴ/2440W(煎藥+包裝)
外 型 尺 寸: 600×600×1170mm
重 量: 80kg
產品優勢
1、煎藥包裝機分為可調和不可調兩種。所謂可調和不可調的區別就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劑量,這樣就方便了用戶包裝藥劑。另外煎藥機的煎藥鍋有鋼化玻璃和不銹鋼兩種。有機玻璃可以保持中藥藥效不變,可以耐高溫。
2、包裝過程:
煎藥機包裝機頭里面有壓帶軸和切斷軸,當機器電源開始時,包裝卷慢慢下來,壓帶軸會對包裝卷進行封口。上面的壓帶軸是圓柱形的,它不停地轉動使包裝袋的兩邊*封合。中間有根是扁形的,這樣就有利于壓包裝袋的上部和下部。當包裝袋封好下面時,壓帶軸隨后轉動一圈,但不會對包裝袋有影響,當壓帶軸回到原位置時,就會壓包裝袋的上面,然后切斷軸會剪斷包裝袋,那一袋藥劑就包裝完成了。
3、注液
在包裝卷中間會有個灌裝頭,煎藥鍋里面的藥液就是從這流入包裝袋里的,那怎樣才能控制包裝呢?在灌裝頭旁邊有個不銹鋼閥門,它是在包裝卷里面的,當藥液浸沒不銹鋼閥門時就會導電,就會促使閥門關閉,那藥液就不會從灌裝頭流出了,有效地控制藥液的劑量。
操作過程
1、浸 藥
a、準備泡浸容器1-2個,一般用塑料桶即可。
b、將布袋洗凈,要煎的中藥裝入,一般不能超過十五貼(根據藥的份量而定)。然后用光滑的棉線或麻繩扎緊袋口。
c、分處方浸泡:浸泡時間約30分鐘,中藥吸水量約為藥重的1.5-2倍,加水量以淹過藥袋為準。
d、注意把處方單要夾在浸泡的容器桶上,以防混亂搞錯。
2、煎 藥:
a、檢查充填閥門和備用閥門是否關合。
b、估計煎藥水量:先把浸泡中藥的水倒進藥煲內,已浸泡的中藥先在過濾網內,每貼藥物約加400毫升的水,根據藥份量而定。再加煎制過程蒸發量約100-150毫升/付(貼)的水,核定水量以后(按中藥貼數計算水量)。然后再將已浸泡的中藥及過濾網放進煎藥煲內。嚴格防止中藥掉進煲內影響包裝時阻塞。
c、打開煎藥煲電源總開關。
d、按“加熱"鍵,分別設定煎制需要武火和文火時間后,然后返回武火狀態即開始煎藥。
e、膠類藥物,不宜直接入藥煲煎熬,應另取容器化解,再等中藥煎好后加入藥煲內,攪拌勻后和藥液一起包裝。
3、包 裝:
a、在開始包裝前20-30分鐘打開“熱合"鍵,首先設定上溫為160℃,下溫設定為170℃,設定以后,綠燈自動近照設定要求自動跳示設定指標平衡為止后,開始包裝。
b、煎藥完畢,提起藥煲內的過濾網斜放在煎藥煲上口,用擠壓器的壓盤擠壓布袋內藥渣,使藥液瀝盡。
c、設定包裝數量:根據藥煎完畢后看煎藥煲表上的數量而定包裝數量,一般設定150~200毫升,一付(貼)為二包裝。
d、打開充填總關閥門,按下“注入"鍵和“起動"鍵便可自動完成包裝。
e、要包裝分量用手動為宜“起動"鍵切斷裝滿一包馬上關掉,等藥液注滿以后再打開“起動"鍵,陸續逞環操作才能達到份量包裝。
4、清 洗:
a、清洗煎藥煲,加清水藥煲內,用軟布擦洗煲壁(禁用鋼絲棉擦洗以免電磁閥堵塞)。然后開起藥煲充填總閥和備用閥門將煲內污水排出,沖洗完畢馬上關掉充填總閥門和備用閥。
b、清洗充填總開關管道:煎藥煲內再加適量的水,用剪刀將機頭下端包裝的袋封口剪開,打開充填總開關,按下“注入鍵"排完污水和遺留藥液即停止,然后關好充填總開關。
c、清洗布袋,檢查是否有余留藥渣,并查布袋是否破損時要及時縫合或更換。
注意事項
1、為保證人身安全,必須做好接地保護。
2、清洗過程中,電器控制部分不能用水清洗。
3、打開鍋蓋前,必須打開排氣安全閥,排掉鍋內壓力。
4、在煎藥過程中嚴禁打開排廢液閥門,防止人員燙傷。
5、每鍋藥煎好后,要清潔鍋蓋與密封圈的接觸面,防止殘留藥液粘起密封圈。
6、每次煎藥藥關鍋蓋前,應仔細檢查密封圈,保證密封圈能正確安裝在槽內。
7、如煎藥過程中,包裝藥的無紡布袋破損,一定要把藥渣清洗干凈后再用,防止殘渣打到包裝機后造成包裝機的堵塞。
8、煎藥機切忌干燒。
9、煎藥機擰緊把手時,要對角均勻加壓,以防鍋蓋變形。
10、煎藥機在工作中未達到設定時間時,下次再煎藥時應關閉電源開關,使計數器清零。否則機器累計自動計時,到達時間后自動停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食品機械設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